印前預檢,檢什么?這8大要素必檢
印前,是整個印刷產品質量的源頭。印前文件存在任何質量問題,一旦不能發(fā)現并注入到印刷生產環(huán)節(jié),其造成的損失基本上就不可逆了。如果印前電子文件有錯誤,將對印刷以及加工環(huán)節(jié)造成重要影響,問題嚴重的很可能需整體重印,這無疑會給企業(yè)帶來經濟損失甚至是品牌聲譽損失。那印前質檢,檢什么?印前電子文件檢驗要考慮多方面因素,其中尺寸、出血、打印標識、圖片、文字、顏色和裝訂方式等幾個關鍵維度,務必在印前進行嚴格的質量檢驗,任何一個維度的漏檢,都有可能存在不可逆的質量風險。
一要檢驗尺寸和出血
紙張交接、印刷方式以及印后加工等各個方面在圖文尺寸檢驗時要考慮全面。在印刷過程中,圖文頁面的周圍至少要給剪切空出出血位置,紙張的兩側一定要給套準標志線留出位置,紙張咬口邊至少要給紙張交接空出位置。依據印刷機剪切與操作、紙張規(guī)格的條件限制,圖文大小要符合批準的紙張開本界限。所以切口邊距與文字應保持適當距離,否則會使產品的美觀度降低,從而導致質量受影響。而且要保證出血位置充足,防止切除文字或折疊剪切過程出現白邊,如果沿著折線的圖形或圖片兩側都外露就不需要出血;一側隱藏另一側外露則需留出出血位置。此外印刷要求的尺寸與圖文幅面之和就是接受印刷的紙張最大幅面。
圖1 印前頁面尺寸設置及出血設置
二要檢驗裁切線與套準標識
套準標識的作用主要有兩個,一是顯示生產過程中的多色印刷套準精度,二是顯示拼版對位標在膠片上的位置。因此在每一色的印版上或每一張分色膠片上一定要顯現該顏色,有利于后面操作順利進行。四色組合中的黑色可以作為套版線的顏色,生產出的多色或四色印版如果沒有套版線則相當于是廢品,沒有任何價值。所以有必要對一些剪切印刷用線、色標和套版線進行檢驗。
圖2 印前大版文件檢查內容
三要檢驗圖片
首先,是對圖像的鏈接進行檢驗,設計過程中如果運用排版軟件(IIIustrator、InDesign、CorelDRAW),一定要將版式文件與其鏈接圖片文件一起復制打包,圖片導入時盡量用EPS或TIFF格式,同時要檢驗排版文件和圖像所處位置是否在一個文件夾。如果刪除或者修改過頁面插圖,也不要忘記從新創(chuàng)設鏈接。
第二,是檢驗文件中圖像分辨力與印刷要求是否契合,一般1000~1?200dpi是黑白圖的分辨率,300~350dpi是灰度圖或四色圖的分辨率。在繪圖軟件中調整圖形時分辨率會有所改變,如果分辨率與要求不符,一定要重新掃描或調節(jié)縮放比例。
第三,是檢驗跨頁圖片,中線上不要有人物像及文字出現,因為膠訂過程中的銑口深度會對內容造成遮擋,其兩側的文字也要留出4~5mm的位置。印刷廠的紙張類別、圖書厚度、裝訂機械都與銑背打毛的厚度相關,圖書厚度或紙張厚度變化時,銑背打毛的厚度也隨之變化。圖書厚度是跨頁制作過程中一定要思考的因素。
一般情況0.6~1.2mm為涂背膠厚度,2.5~3.0mm為書刊厚度,2.0~2.5mm為銑背深度,比如3.0mm的外切口尺寸、平均0.9mm的涂膠厚度、平均2.5mm的銑背深度,僅有1.4mm的銑口,假設折頁允許公差出現正常,那么縮頁現象可能會產生。提前加1.5mm銑口在拼版時就可以避免縮頁現象發(fā)生,剪裁尺寸要求也能滿足,保證書刊的美觀度。
在跨頁制作時一定要給銑背打毛留出合適位置。如果預留的位置偏小,就會掩蓋或粘貼跨頁的內容,將對讀者閱讀會有一定影響;預留的位置過多,會出現白邊,降低圖書的美觀度。制作時最后一頁和封底、扉頁和封面對粘貼因素也要思考全面。
最后,還需檢驗圖像圖層,圖片分層容易發(fā)生掉圖現象或圖層移位,多條路徑和通道會造成打印速度降低、圖片輸出質量差,所以制作完成的圖片需要把其它的路徑和通道去除,盡可能把分層的圖片并在一起。
圖3 檢查圖層信息及刪除多余圖層
四要檢驗文字
檢驗文字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在版面設計上恰當的進行文字運用,才可以保證訊息傳遞的正確性。
首先,檢驗文字的背景色。在文字上防止加印色塊,這容易使文字的清晰度下降特別是小號字印刷時,因此小號文字對于藍紫、藍綠這些暗色背景應該減少運用,最好選用淺淡柔和的背景方便讀者閱讀。
其次,檢驗小面積的文字。運用套印工藝的細小文字,印刷后特別容易出現模糊字跡。彩色文字不適宜用在紙上易見度較低的顏色如紅色、灰色,應該多采用易見度偏高的顏色如青色、紫色。在印刷時,其他顏色的文字要擴縮在底色上,避免露出白邊,如果文字為黑色在底色上可以直接壓印。
最后,檢驗文字的字體。在制作過程中可能會使用特殊字體,印前一定要留意,且要印刷生產的文字一定要保存成矢量格式。具有長度和方向信息的曲線組成了矢量格式文字的輪廓線,印刷過程中文字筆畫轉折細膩,放大倍率特別高,版面的清晰程度也不受影響,文字筆畫依舊自然。而點陣格式的文字經過放大明顯可以看到鋸齒,隨著放大倍率的升高越來越清晰,印刷后版面顯得特別雜亂,筆畫過渡粗糙不自然。
圖4 檢查文件是否缺字體
五要檢驗顏色
在印刷時,對于Lab、RGB等色彩模式,單色文件都應用不了,只有灰度模式可以應用,CMKY色彩模式則應用于彩色文件。
一方面,盡量減少白色填充線條或者文字,因為油墨或網點在印刷時會發(fā)生變化,如果用白色填充,則將導致印刷品不清晰。而且一部分能夠吸附色料或者接受油墨并呈現圖文的物質不是白色,比如牛皮紙等物質是有色的,在制作時應該使用專色填充顯現白色的文字和圖形,不然會在輸出過程中出現問題。
另一方面,在設計電子文件過程中,有部分工作人員會使用RGB黑色、套色黑或四色黑來填充黑色的文字、線條和圖形,這樣操作對于后續(xù)印刷會影響,如果用套版色填充小面積的黑色文字、線條或圖形,容易導致印刷完的產品不清晰,所以相關人員需要對此檢驗。
圖5 色板檢驗及顏色轉換
六要檢驗裝訂方法
書籍常用的裝訂方式有精裝、膠裝、圈裝、經折裝和騎馬訂裝等,不同裝訂方式要注意檢驗的側重內容不同,如膠裝要注意留粘膠位和內文5mm內不要有關鍵內容、圈裝打孔位內不能有關鍵內容,經折裝的折位部分盡量避開文字印章內容等等。
騎馬釘裝是一種最簡單的書籍平訂的裝訂形式。運用該方法訂裝書刊時,超過100g/㎡的紙張最多三貼48個頁碼,不足100g/㎡的六貼96個頁碼是最大限度。
通常情況,想要采用鎖線裝訂超過48個頁碼才滿足要求,采用鎖線裝訂低于80g/㎡的紙張要用套貼,每張貼必須要滿足16個頁碼甚至更多。
其他方面檢驗
檢驗非印刷層。檢驗非印刷層時刪除非必需的東西,可以降低內存的使用量,減少非必需的搜查工作,從而提升工作效率。而且如果刪除非必要的頁面,可以不改變頁碼、頁面的順序,有利于降低膠片使用費。
檢驗最小對象。在印刷生產前檢驗一定要對最小對象特別關注,最小對象不僅很難被印刷,在曝光時也易被曬掉。而且由于紙張的變形伸縮、印刷機械和自身因素,套印時多色線條還有很多注意的方面。
總而言之,印前質檢極作為印刷品質量保證的前沿陣地。通過對文件的尺寸和出血、圖片、文字和顏色等核心方面進行必要檢驗,避免文件中出現錯誤,降低質量風險。當然除了上述技能層面外,印刷企業(yè)還需要通過獎懲制度規(guī)范工作人員的表現,加強工作人員對此工作的重視,從而準確的輸出印前電子文件,助力企業(yè)產品交付效率的穩(wěn)步提高。